蛔虫病有什么症状?蛔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犬蛔虫病是由犬弓首蛔虫和狮弓首蛔虫寄生于犬小肠引起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蛔虫病的诊断及治疗,下面大家参考!

蛔虫病

主要危害1~5月龄幼犬,该病主要影响幼犬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犬死亡。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病原体与流行病学】

犬弓首蝈虫该虫是犬蛔虫病的主要病原。呈淡黄白色,线形雄虫长5~11厘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18厘米,尾端平直。寄生于犬小肠的成虫雌雄交配后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个多月发育为含2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

这种虫卵被3月龄以内的犬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液进入肝脏,在此进一步发育为3期幼虫,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肺脏并发育为期幼虫,然后经支气管、气管到达咽部被吞咽入胃又返回小肠,在小肠内发育为5期幼虫,随后逐渐长大变为成虫。从犬吃进感染性虫卵到幼虫发育为成虫,全过程约需4~5周。

成年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随血液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形成包囊,不再移行和发育。但当母犬怀孕后,其体内包囊中的幼虫可被激活并开始移行,并可经胎盘移行至胎儿体内而导致胎儿感染。仔犬出生后1周,便可在其肠道内发现蛔虫,出生后23~40天,在其粪便中即可检出虫卵。

母犬体内被激活的幼虫还可移行至乳腺,新生仔犬也可通过吃食初乳而被感染。除此以外,携带幼虫包囊的老鼠等啮齿动物被犬捕食后,也可感狮弓首蛔虫多寄生于成年犬体内,其形态与犬弓首蛔虫相似但较小,雄虫长3~7.5厘米,雌虫长3~10厘米。其生活史较简单,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孵出的幼虫钻入肠壁不再移行,在肠壁内经一段时间发育后又返回肠腔,再经3~4周发育为成虫。不经胎盘和乳腺。

【症状】

病犬多为3月龄以内幼犬,主要表现为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伴有异嗜,贫血,可视黏膜苍白呕吐,咳嗽,腹胀和先腹泻后便秘等症状。偶见病犬癫痫样痉挛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在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一般用粪便直接涂片就能发现虫卵,犬蛔虫卵呈近圆形,大小为75微米x80微米卵壳厚,表面有许多凹陷,内含1个卵胚细胞。

【防治】

定期检查,及时驱虫。保持犬舍、食物和饮水的清洁,杜绝犬随便舔食杂物的习惯。预防性驱虫,在仔犬20日龄时就可进行,常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内服。通常幼犬每月1次,成年犬每李度1次,驱虫期间应将粪便集中烧毁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理。治疗时驱虫药可选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1次连服3次;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毫克,1次内服;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次内服;山道年每干克体重15~25毫克,1次内服连用2次;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毫克,1次皮下注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开心一宠 » 蛔虫病有什么症状?蛔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