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又叫做大守宫,是蜥蜴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蛤蚧的详细介绍吧。
蛤蚧
学名:大守宫
又名:托凯壁虎、蛤蚧
分类: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壁虎科。
分布:蛤蚧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以广西产量为最大。国外在印度、东南亚也有分布体型特征:成年蛤蚧体长达25~35厘米,体色因栖息环境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背部颜色有紫灰、黑褐、绿色、灰褐等,腹部灰白色。体表鳞片分布明显,散布有灰白色小点和淡红色或棕黄色圆形斑点,呈不规则状。体背有大果粒状的疣突及细鳞片的分布,头呈大角形,于晚间会发出连续的叫声,来敌靠近时会张开嘴巴发出大叫声。
下眼睑覆盖有透明状的鳞在眼球前面。下颌咀嚼能力发达,能紧紧咬住人的手指。在头部和身体背部还有黑褐色或深灰色的横宽条纹。尾部暗灰色,具有6~7个灰白色环带状斑纹。尾巴很容易折断,但很快便能再长得和原来一样长。四肢短小,只能爬行不能跳跃。脚有5个趾,脚趾瓣上的条条深纹,增加了趾足与光滑面之间的摩擦,使之形成了活塞般的吸附能力,而四趾间发达的吸盘,更是守官科中最員代表性的。蛤蚧有爬檐走壁的本领,就全靠这些吸盘。
生活习性:野生的蛤蚧喜欢生活于山石峭壁的岩石缝隙或树洞中,有时也发现它在住宅的墙壁砖缝中居住。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偶尔也吃蜥蜴、小蛇、小蚌等。由于蛤蚧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李它会躲藏到石缝或树洞深处冬眠。
捕捉方法:一般在4~9月捕捉蛤蚧。常用的捕捉方法有蛤蚧有咬住东西不放的习性。可用长约-米的细竹竿,顶端扎团乱发,在蛤蚧面前抖动。蛤蚧误以为是昆虫或敌害,就一口咬住乱发不放,这时即可把蛤蚧拖处捕获。
用一根长约一米的铁线,一端制成钩状,钩住蛤蚧的眼窝或下颌慢慢拉出捕捉。
夜间用电筒照射,蛤蚧见光不动,即可用手捕捉.
药用价值:蛤蚧是重要的药用动物,有补肺气、益精血、助阳道、定喘止咳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虚疡喘咳、咯血、肺结核、神经衰弱、阳痿早泄、老人气虛等疾病。用蛤蚧为主炮制的各类型蛤蚧酒,畅销国內外;蛤蚧系列的中成药,如蛤蚧大补丸、蛤蚧定喘丸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近年国内外市场对蛤蚧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蛤蚧价格也不断上涨。由于野生蛤蚧长期捕捉,资源已日益減少,现在已逐渐转为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