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病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饲养观赏鱼,成本比较高,有些优良品种很难得到,一旦患病死亡损失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些名贵的品种是花费很大气力才能培育出来的,患病后即使病愈也失去了观赏价值。为了尽量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必须掌握鱼的发病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下面简述其防治原则.
(1)防重于治防重于治,这是防治人和动物病害的共同原则但是对于饲养的观赏鱼来说,意义更大。因为鱼生病以后,大多数已不摄食,又无法强迫摄食和服药,病鱼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和药物治疗。
大批饲养的情况下,依靠注射给药也是困难的。鱼的免疫系统不如人或高等动物发达,一旦出现病情,说明病原体已突破各种防御屏靠内在的免疫力已很难康复。大批饲养的观赏鱼,发现其中有病鱼时同一批鱼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若将药物混入饵料中投给,结果没有病的鱼吃药多,病越重的鱼吃药越少,药物达不到治病的剂量。
由于这些原因,治疗鱼病想要做到次次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因此观赏鱼的病害主要靠预防。即使发现病鱼后进行治疗,主要目的也是预防同一水体中那些未患病的鱼或潜伏感染者,严重的病鱼是难以治疗康复的。
(2)重在饲养管理有些病害发生前有一定的预兆,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就可以把病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饲养鱼的良好环境是靠精心管理获得的。保证观赏鱼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中至少可以避免非病原体引起病害的发生,如浮头、室息中毒等病害的发生。
(3)按规定的疗程和剂量用药每种药物既可以防治病害,同时对鱼也有毒害作用,因此要严格掌握使用的剂量。用量过大,可能由于其毒性过大影响鱼的正常生理,甚至造成中毒死亡,用量过小,又起不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当然,每一种药物的用量也不是不变的,有的还要随水温、水质情况、鱼的大小作一些调整。但有一定的范围,不能随意改变。
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和某些抗生素只有抑制细菌的能力,不能杀灭细菌。进入鱼体内的细菌只能靠鱼体内的防御机能来消灭,因此治疗鱼病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尽管暂时看不出效果,也要按规定的疗程使用,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使用时间,以免产生抗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后,加大剂量仍可有效,而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后,加大剂量也无效果。
从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两方面来衡量,适合治疗鱼病的药物本来就少,如对一些药物产生抗药性,可用的药就更少了,以致最后无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