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斑刺尾鱼是一种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的观赏鱼,可与蝴蝶鱼科及同种类的一起混养,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形态特征
鱼体呈黑色,鳃部具一亮白色条纹,尾柄处具橙红色鸡心状的斑纹,是本鱼的主要特征,尾鳍也具橙色的斑纹。幼鱼要在体长6~7厘米时才会出现这种颜色,体长8厘米后显示出其魅力。常常单独活动,礁石区的浅水海域也会集群。水族馆中地域性较强。
在选购心斑刺尾鱼时注意观察鱼的体色是否变深,体表黏液是否增多而且已经开始变白,另外最重要的是观看体表是否有伤,尾刺是否完整,尾部的心斑是否鲜艳,眼睛是否浑浊发白,这些都是挑选一条健康、美丽的心斑刺尾鱼的要点。
食物种类
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冰冻的、干的、人工饵料都可以喂,干海藻也是很好的食物,也可以追加一些像芦笋、椰菜等植物性饵料。饵料有冰冻鱼肉、虾肉、蟹肉、水蚯蚓、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啄食软珊瑚。
因为刺尾鱼科的鱼主要以藻类为食,人工养殖时藻类大多以白菜代替,所以它们排出的粪便也都是白菜里的粗纤维,在水体里不容易滤掉,这样一来就要经常清洗底沙。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抽掉,作为换水方式。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这种鱼是比较难饲养的鱼种,在饲养时要注意投喂生鲜、冷冻或者人工饵料,还要注意添加蔬菜和螺旋藻,投喂原则就是少投多喂。
混养指数
★★★★☆
可与蝴蝶鱼科及同种类的一起混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鲜有繁殖成功的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成群产卵。有的新月时产卵,有的满月产卵,一月1次。
孵化之后,最初几天浮性卵依靠卵黄营养,第四天开口摄食浮游生物。成为仔鱼后,身体呈侧扁,背鳍和腹鳍出现棘刺。体表无鳞,身体透明具银光。仔鱼后期称为“acronuruslarva”。逐渐地,身体变成卵圆形,尾部出现棘刺,鳍上的棘开始消失。
摄食浮游生物将持续大概10周,然后幼鱼到浅礁开始生活,随着逐渐成熟,鱼的攻击性降低,开始集群生活。
TIPS 妙招共享
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具有防御作用,当刺尾鱼受到威胁或是争夺地盘时它们会用尾部的尾刺来恐吓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