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的雉鸡品种有多达19种,在这里小编就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比较常见的六个人工养殖的品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河北亚种雉鸡(也称地产雉鸡)
此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78~1989年期间,通过对野生河北亚种的人工驯化繁殖和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地产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头部眶上有明显白眉,白色颈环完全且较宽,胸部为褐色,体型较细长。雌雉鸡体型纤小,腹部颜色为黄褐色。河北亚种雉鸡的成龄体重雄、雌分别平均为1.2~1.5千克和0.9~1.1千克,年产蛋量一般可达26枚/只,种蛋受精率达87%以上,受精蛋孵化率达89%左右。
该品种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其野性较强,善于飞翔,放养后独立生活和适应野外生活环境能力均强,是旅游狩猎和放养场较适宜的一个饲养品种。
二、中国环颈雉(也称美国七彩雉鸡)
该品种是由美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祖系是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所产的环颈雉,美国称之为中国环颈雉。该品种的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饱满,雄雉鸡头部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较窄且不完全,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为红褐色较鲜艳。雌雉鸡腹部为灰白色,颜色较浅。中国环颈雉的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5~1.8千克和1.1~1.4千克,每只年产蛋量一般为70~110枚,种蛋的受精率可达85%,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6%左右。
中国环颈雉具有生产性能高、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的特点,为此,目前普遍被商品雉鸡场选用,但该品种不太适合于旅游狩猎场用。其缺点是肉质较粗糙,味道不如河北亚种雉鸡。
三、左家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1~1996年期间,通过高繁殖力的中国环颈雉与河北亚种雉鸡进行配种而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眼眶上方有一对清晰的白眉,白色颈环较宽且不太完整,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红铜色,上体为棕色,腰部蓝灰色。雌雉鸡上体则呈棕黄色或沙黄色,下体呈灰白色。该品种入舍种雌雉每只年平均产蛋量为62.1枚,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8.5%,受精蛋平均孵化率达87.6%,21周龄育成体重雄、雌分别为1.54千克和1.13千克,成龄体重则分别达1.7千克和1.26千克。该品种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最好,优于河北亚种雉鸡和中国环颈雉的肉质,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国外客户的欢迎。
四、黑化雉鸡(也称孔雀蓝雉鸡)
该品种的起源至今仍有争论,在野生状态下的突变型黑化雉鸡不但于1919年在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而且也在欧洲其他国家中发现。近来许多育种学家认为黑化雉鸡是来源于日本绿雉和另一个亚种的杂交选择产物。黑化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全身羽毛呈黑色,并在头顶部、背部、体侧部和扇羽、覆翼羽带有金属绿光泽,在颈部带有紫、蓝色光泽,雌雉鸡全身羽毛呈橄榄棕色。黑化雉鸡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和肉质风味与中国环颈雉相近。
五、特大型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品种是由蒙古环颈雉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体型大,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9~2.2千克和1.5~1.8千克。其羽色特征是:雄雉鸡头顶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特窄且不完全,有的甚至没有,胸部呈深红色,雄雉鸡腹部呈灰白色,颜色特浅。该品种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是:种雌雉每只年平均产蛋量达50枚,种蛋的受精率为84%,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4.5%。
六、浅金黄色雉鸡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浅黄色突变雉发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确切起源不太清楚,但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的杂交产物。
其外貌特征是:雄雉头顶和额为灰黄色,光秃的面部皮肤和垂肉为鲜红色,眼睛呈棕色,瞳孔呈黑色,全身羽毛为浅金黄色。雉鸡头顶和额部的羽毛比身体的羽毛颜色稍暗,虹膜呈棕色,瞳孔为黑色,整体颜色呈淡黄色。该品种的各项生产指标是:成龄雄、雌雉的体重分别为1.4千克和1.0千克,每只雌雉年平均产蛋量为40~50枚。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6%,受精蛋的平均孵化率为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