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斑犀鸟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部的潞西和南部地区的鸟类,属于国家的二类保护动物,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榕树、酸枣树、鸟橄榄、油甘子、买麻藤等树的果实均是它的食物。
身体特征
冠斑犀鸟,又称斑犀鸟,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斑犀鸟的体形很大,仅小于棕颈犀鸟,全长可达到75厘米。斑犀鸟眼上生有粗长的睫毛,喉两侧有淡黄色的斑点。雄性冠斑犀鸟两眼周围的皮肤裸露无毛,呈紫蓝色;而雌鸟的却呈肉色。雌雄斑犀鸟的羽色相似,背部与尾部的羽色是具有金属绿色光泽的黑色,两翅的金属光泽更为耀眼。上体为黑色,腹面白斑,下体大部分是纯白色。除第1、2枚初级飞羽及内侧次级飞羽之外,其他飞羽均有白色的端斑。枕羽延长成冠状,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先端。脚是铅黑色。斑犀鸟身上黑白相映,对比强烈,非常夺目。
斑犀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尺多长的大嘴。犀鸟这张嘴和它上嘴基部那高大而侧扁的盔突,都呈现出美丽的象牙黄色。同时也是因为这张犀牛角一样的嘴,它才有了犀鸟之称。犀鸟的盔突多数是角质中空的,只有少数是实心的,而且在盔突前方的两侧,自前方斜向上嘴中部,还有一条黑色带状斑纹。虽然与雄鸟相比,雌鸟的盔突比较小,但雌鸟的这条斑纹却比雄鸟的要显眼得很多。
斑犀鸟的嘴巴看起来很笨拙,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灵巧的,可以做很多事。如: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轻巧自如地采摘树上的浆果;得心应手地捕捉老鼠和昆虫,等等。
生活习性
冠斑犀鸟主要栖息于人烟稀少的高大乔木林中,多集群生活。平时,斑犀鸟往往集结成小群,在树的上部活动,有时也会到地面上来觅食,甚至还会到村子的边缘去盗食榄树所结的榄果。冠斑犀鸟在飞翔时,往往也结成小群。由于它们的体形太大,所以它们飞翔的速度比较慢,而且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斑是很机敏的一种鸟类,只要稍有疑声,它们便会立即飞过去“侦察”。鸣声宏亮,只是较为单调,只能发出“嘎克·嘎克”一种叫声。因为冠斑犀鸟在飞翔时常爱滑翔,而且头、颈部向前伸直,看起来很像飞机,所以当地人还称它们为“飞机鸟”。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最好养在专门制作的鸟房,面积要大于25平方米,高度要高于3.5米。在鸟房内假植大树,并在树上掏直径在1米左右的树洞供繁殖用。
食物种类
食以野生植物的肉质果实和昆虫,但主要还是以植物果实为食,榕树、酸枣树、鸟橄榄、油甘子、买麻藤等树的果实均是它的食物。
饲养方法
斑犀鸟选择大树上现成的树洞营巢。一般它们选择的这种树洞都会很宽大,而且离地面也很高,大约会在15米以上。雌鸟在每年的3月份产一次卵,每窝产卵2~3枚,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多孔。由雌鸟孵卵,雌鸟在进入树洞后,就会把自己胃中的胶状分泌物吐出来,混合上植物种子和朽木等堆在洞口把自己封闭起来,雄鸟在外面也会用湿土、果实残渣等将树洞封闭,仅仅留下一条垂直的小缝,让雌鸟可以把嘴尖伸出洞去,接受雄鸟的喂食。在这种全封闭的巢里孵卵育雏,真是既舒适,又安全。既不需要担心天敌的侵袭,也不用害怕风雨的浸淋。在整个孵卵的日子里,雄鸟都会四处的奔波,给雌鸟寻找食物。雌鸟在洞中就只管专心地孵卵,一直到雏鸟孵出以后,雌鸟才啄破洞口,飞出洞外。然后再把小鸟封在里面,直到小鸟快要出飞的时候,才把它们放出来。在广西,5月份就能见到小冠斑犀鸟飞出来活动了。长久以来,就是这种奇特的育雏方式,保护了一代代的斑犀鸟免受蛇类和其他动物的侵害,得以安全地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