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吃什么

斑头雁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南亚、北非、中南半鸟,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不过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植物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类水禽!

斑头雁吃什么

身体特征

为雁类中体形略小的雁,雄雁体长不超过85厘米,雌雁不超过75厘米。体重2.5~3.1千克之间,雄雁略大于雌雁。斑头雁不耐寒冷,在青海为夏候鸟。雌雄羽色相似,通体灰褐色。头顶污白色,头后有两道黑色带斑,因此得名斑头雁。头部黑色图案在幼鸟时为浅灰色。嘴鹅黄,嘴尖发黑,颏和喉污白,前颈暗褐,向后逐渐转为灰色,后颈暗褐,颈的两侧均白,上体大都为灰褐色,颜色较浅,下体多为白色。肋羽颜色暗灰,有暗栗色的宽阔羽端斑。羽缘的颜色较淡,多为浅棕色或白色,仅翼部狭窄的后缘颜色较暗,下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虹膜为褐色,脚是橙黄色。斑头雁在飞行时所发出的鸣叫声为典型的雁叫,声音低沉、鼻音重。

生活习性

斑头雁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它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及欧亚大陆(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等地。

在中国,斑头雁繁殖于西北部地区,如青海、西藏的沼泽以及高原泥淖地区,鸟岛是斑头雁的主要繁殖地。除此以外,在三块石、海心山等地也有斑头雁的身影。它们每年在2月底3月初由越冬地集群飞往北方,30只左右组成一群,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飞往青海湖、克鲁克湖、托素湖、鄂陵湖、扎陵湖等地,到达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最晚的为4月中旬,然后分群、成对活动。初到青海湖时,它们会在泉湾沼泽地、滩涂停留3~4天,然后北移到鸟岛以东湖面,晚上和上午大都在离湖岸2公里左右的冰层上栖息,午后外出觅食。

斑头雁在高原湖泊地区繁殖。它们在水中交配,交配后就开始选地筑巢。3月下旬,斑头雁会逐渐到鸟岛上去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视野好的沙地筑巢。平均6.3平方米一巢,巢的密度很高。最密处每巢占地仅0.9平方米。巢近似圆形,略高于地面,内铺草茎、白藜等植物茎秆及羽绒。从4月中旬开始产卵,每天1枚或2~3枚,平均每巢4~8枚,最多的达到12枚。卵重平均每枚143克,外壳乳白色无斑纹。

雌鸟孵卵,孵化时雌雁伏卧于巢内,雄雁以单足站立一旁,孵化期29天。雄雁除在营巢期与雌雁共同寻找营巢材料外,在孵化、育雏期间主要担负守卫警戒任务。雏雁出壳2~3天后即由亲雁带领离开巢区到湖边滩涂觅食,并逐渐南移到布哈河口及泉湾一带活动。7~8月份成雁换羽,首先脱换全部飞羽,因而失去飞翔能力。这时,它们集中在水草茂盛、人迹罕至的湖湾。换羽期约1个多月,8月下旬以后新羽换齐。雏鸟经过大约70天成长为成鸟,等幼雁飞羽长成,即形成30~50只的群体沿布哈河飞翔,傍晚返回青海湖。

斑头雁9月底开始大群南迁,11月上旬迁徙完毕。斑头雁的越冬地在云贵高原和西藏南部的湖泊沼泽地区和淡水湖泊等地。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云南省的洱海、纳泊海等地,最远到达印度的科希马和孟加拉湾吉大港南海滨。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只适合养在人工湖里,并且要有宽敞鸟舍。有水源或水面池塘的,四周用尼龙网或木板围成2米高的围墙,这便成了一个天然放养场。

斑头雁吃什么

食物种类

斑头雁以植物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类水禽。主食植物茎叶、花穗等,也吃水生软体动物。

饲养方法

野生斑头雁一般4年才能产蛋,一雄配一雌年产蛋3~6枚左右。人工养殖经4~5代选种驯养,培育出的新一代斑头雁可有效改变野生状态下4年才能产蛋的状况。一般一年多就能性成熟,年产蛋量可达20~30枚左右。

斑头雁不用补饲即可达到4000~5000千克的成雁水平。它们每天只需一定量的青草或是切碎的瓜果、瓜果皮做饲料就够了,在繁殖期内(3~6月份)的斑头雁也只需在清晨添加少量的精料即可。在农村,可充分利用农闲的地方种植黑麦草、菊苣、俄罗斯饲料菜等牧草以及饲用玉米,来喂养斑头雁。一般每亩地(667平方米)种出的草可以养活60多只成雁。虽然斑头雁的繁殖率比家禽低,但因其草食性能强,饲养一只体重5000克的成雁也仅仅只消耗6000克左右的精料。斑头雁一生极少得病,平时,一般无须用抗生素。正因如此,才保证了斑头雁肉质的鲜香,并使其获得了“天然保健绿色食品”的美称。

鸟友提醒

天然开放式放养的斑头雁一定要为其断翅,以防飞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开心一宠 » 斑头雁吃什么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