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柱花草是一种1981年广西从澳大利亚引进,经引种驯化后在广西、广东等地推广种植的草类,这种花草喜高温,宜冬季无霜地区!
圭亚那柱花草为柱花草属最重要的种,起源于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分布在泛美洲地区27°S~23°N的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地区,生育期超过9个月。圭亚那柱花草是起源最早、分枝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广的一个种,一般认为有var.guianensis Sw.、var.intermedia Hassler和var.pauciflora Hassler3个变种。圭亚那柱花草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改良、林果草间作、生态护坡等,也用于干草粉生产,60~80cm高柱花草刈割、高温烘干、切碎后进行粉碎或打捆,生产的柱花草粉粗蛋白含量16%~18%,粗纤维含量28%~35%,富含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可替代非反刍动物全价饲料中玉米和麦麸,节省饲料用粮,是栽培面积最大、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个种。目前全世界已培育圭亚那柱花草品种27个,占育成品种数的54.0%,其中中国培育圭亚那柱花草品种10个,占培育品种数的83.3%,由此说明圭亚那柱花草在柱花草属中的重要地位。
育种过程:1981年,广西从澳大利亚引进,经引种驯化后在广西、广东等地推广种植,1988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引进品种,品种登记号026.
植物学特征:格拉姆圭亚那柱花草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和侧根着生根瘤。株高60~120cm,茎粗0.3~0.8cm,老时基部木质化。侧枝斜生,长80~170cm,能形成三次分枝。三出复叶,小叶披针形,长3.4~3.8cm,宽0.6~0.7cm,托叶带紫红色,上部二裂,叶柄和托叶上有短茸毛。花序为几个花数少的穗状花序集成顶生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穗无柄,苞片1枚,多毛;每个花序有1~5朵,花小黄色,蝶形。荚果小,具有小喙,内含1粒种子,种子椭圆形,长0.25~0.27cm,宽约0.2cm,种子中上部有黄棕色种脐,千粒重2.28g.
生物学特性:格拉姆圭亚那柱花草喜高温,宜冬季无霜地区。在广西南宁观察,均温达16.5℃的3月初即开始出土或返青生长,月均温28~33.8℃的6~10月生长最旺盛。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低气温1.5~2℃或受到轻霜时,茎叶仍保持青绿,但受到重霜,最低温度-2℃,茎叶枯萎。耐酸性和贫瘠的土壤,pH5~6的红壤黏土和沙质土壤上都生长良好,很耐干旱,但不耐渍水。
饲用价值:茎细、质地优良,鲜草年产45000~75000kg/hm2,干草年产4500~6000kg/hm2,种子产量可达4500~6750kg/hm2。叶量丰富,开花期的茎叶比例为1:0.76,一般茎占总量的56.71%。适口性好,在生长的各个时期其青草和干草都为牛、羊、兔等家畜喜食。格拉姆柱花草的化学成分如表1-4所示。
栽培要点:播种前整地以全翻耕、后耙细效果最好。排水不好的开沟作畦种植,杂草多的草地宜两犁二耙。土壤贫瘠应施磷肥,播前施过磷酸钙225~450kg/hm2作基肥,以后每年都施一次,种子田在开花期还可喷施2%~5%的过磷酸钙+0.05%硼砂溶液,以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种子硬实率较高,播前用80℃热水浸种2~3min,再拌根瘤菌剂后即可播种。适宜在春季播种,种子田播种量为6.0~7.5kg/hm2,条播,行距40~50cm,在雨季播种可不用覆土,也可直播。大面积种植,可采用撒播或飞机播种,或与其他牧草混播。亦可用育苗移栽或插条繁殖。插条繁殖时,需选用粗壮枝条,趁雨后或阴雨天进行,成活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