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史必滋犬(芬兰狐狸犬)
1.产地
芬兰
2.起源
有“千湖国”之称的芬兰,位于天寒地冻的北极圈。有“芬兰国犬”誉称的芬兰史必滋犬早期以猎麋为主,并陪伴着芬兰人穿梭奔波于由无数湖泊结冰而变成的银白色雪地,堪称是早期拓荒者的一大功臣,所以在芬兰一些英雄色彩浓厚的民族歌谣中,再三地歌颂它的卓然超群的迷人风釆。根据记载,此犬是最早生存于拉布兰及斯堪的纳维亚地方的猎犬的后代。至于有的书称它为芬兰狐狸犬,可能是因为该犬貌似孤狸的缘故。
3.特征
公犬体高40~50厘米,母犬比公犬略低10%;体重23~27千克。头部短而强壮,前胸宽广,腹部內缩;耳朵直立,似狐狸耳;吻部与松狮犬非常类似;眼睛活泼,深沉多情;尾巴多毛,向背部着曲体毛呈黄色或深褐色,足部和前胸稍有白色斑纹
4.品质
高贵、聪明、忠实,充满活力,具有坚毅进取的勇气。5.用途早期猎人常用此犬狩猎北极熊和麋,近来多作为猎乌之用,也可以作为看护守卫犬。
训犬的基本条件与原则,应该包括训练员与犬的亲和力、动作由简单到复杂以及区别对待三个方面。
训练的先决条件是训练员与犬建立起必要的亲和关系,使犬习惯于听从训练员的指挥。缺乏这一条件,训练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一亲和关系,应该说是从训练员与犬的第一次接触就已经开始,并在整个训练期间逐渐形成和巩固起来。对个人养犬来说,也就是从获得爱犬的那一天开始,在以后与犬相处中发展和巩固这种亲和关系。
犬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与人接触的最初阶段会特别注意训练员或主人的举动和音调等,甚至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人行为中的细微变化。
所以训练员或主人应该谨慎地留心自己的行动,要避免一切对犬的不利影响的举动,要耐心、坚定和顽强,绝不能粗暴地大声恐吓或突然举动等。同时要了解犬的个性、行为,以此拟定出适当的对待办法,以有利于训练。
根据训犬家的实践,人给犬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好的印象,下一步人与犬合作就能顺利地进行;反之,如果是坏的印象,虽然可以改变,但是会事倍功半。作为一个出色的训练员,应该在犬的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并不是单纯靠压出来的,而是要使犬能够“口服心服”,即使训练员偶尔有些疏忽或过失,也会得到犬的谅解,不至于过分闹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