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鸽在进行选配的时候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究竟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观赏鸽制约选配的因素有哪些!
一、雄多雌少现象
目前,观赏鸽中的确存在雄多雌少的现状。所谓雄多雌少,就是理想的雌鸽不多,好的雄鸽倒是不少。这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物种的结构有关,天生的性别差异。如鸳鸯、孔雀等都是雄性的体态和羽色特别漂亮,而雌性的羽色和体态非常一般,无法与雄性的相比。这种情况人们是无法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为的,有人硬是在雌性鸽中一定要找出和雄性鸽一样的体态、羽色来,才让其与雄鸽配对,当然难度较大。这就造成了目前雄多雌少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做好性别提纯,即是在优良鸽种中,通过系谱(即平时对鸽子所做的一代一代的原始记录)来平衡如果一对亲鸽老是出现纯雄,而其他鸽子交配后,有一只雄鸽的后代出现的纯雌多,那么,就用这只雄鸽与正常雌鸽(其后代为一雄一雌的雌鸽)交配,这样在其后代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雌鸽。用这样的性別提纯,就能达到平衡和控制雌、雄鸽的目的,从而解决雄多雌少的问题。
二、夹尾鸽现象
夹尾鸽是一种纯黑头鸽交配后产生的黑色尾羽中夹杂白色,或者白色尾羽中夹杂黑色的鸽子。由于黑头鸽是一种全身洁白,只有胸腹以上到头脸为黑色的鸽子,产生这样的后代鸽子,就可以证明此鸽子的上代品性不纯,或者至少有一只的品性不纯,而且不纯的品类大多是由黑头鸽和两头乌鸽杂交而成的。
对鸽子进行这样杂交的原因,我们也大概可以推测出来,在纯黑头鸽中找不到满意的配偶,而两头乌中却有理想的鸽子,为了保存亲鸽的某些优良品性,便对其进行了杂交。这样的配对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却导致了鸽子羽色不纯现象的出现。
我们可以用孟德尔的基因减数分裂规律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在生物体的细胞中,代表每一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出现的,如果纯头鸽的基因用D表示,纯两头乌鸽的基因用d表示,将两种基因杂交之后的基因用Dd表示,那么在D中,D和d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上,就叫作等位基因,由于D相对于d有显性作用,所以就出现了杂尾。基于减数分裂的原则,上述两鸽进行交配,所产生的下代,就出现了三种基因组合:DD、Ddd,而且其出现的比例是121;那么在下代鸽的羽色表现上,则为一黑头鸽、两夹尾鸽、两头乌鸽。
这时产生的黑头鸽虽然是纯种,但是我们通过基因的遗传规律就可以知道,它的基因中有着两头乌的隐性基因存在。也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夹尾鸽并不具有留种的价值和必要性。
但是,事情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是十分优秀的夹尾鸽,那是不是就会具有了留种的必要性呢。我们让杂合体与杂合体的配子结合,那么产生的下一代的尾羽比例就是22,如果这时再选择一只纯色的黑头鸽或者两头乌与其交配,就可以把夹尾鸽再次还原回纯色鸽。这样,就达到了提纯的目的,而且还保留了黑头鸽和两头乌两种优质鸽的特性。由此可见,夹尾鸽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也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