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了趟北京,呆了半个月。节后回到深圳,发现路边的杜鹃全都开花了,平时不起眼的矮小灌木丛上挂满了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朵。在深圳多年,我还是头一次看见路边的杜鹃花开得这么多这么艳,这么齐刷刷。是因为今年暖冬?还是因为以往我未曾留意?虽然连日阴雨,但娇艳怒放的杜鹃花一扫阴沉沉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欣喜,也令我不顾细雨绵绵,流连忘返。
杜鹃花在深圳不算什么名贵之花,在公园里马路边到处可见。它是常绿半常绿灌木,株高可达1~3米。它的叶子呈长椭圆形,单叶互生;果实是卵圆形的蒴果,长约1厘米,果熟期10月。杜鹃花的花冠多为红色,宽漏斗状,长4~5厘米,5裂,上方的裂片内有深红色斑点。花内有雄蕊7~10枚。杜鹃花在春季开花。开花时节,它的每一个细枝的顶端都会长出一个小花苞,花苞裂开后,里边竟有3~6个花骨朵。花骨朵一张开,就变成了一簇鲜艳的花朵。
有一次我粗略地数了一下,一丛不到一米见方的杜鹃花竟有500个花苞,每个花苞按三朵花计算,就是1500朵花!真是繁花似锦啊。
杜鹃花原产于中国,南北朝时就有关于杜鹃花的记载。当时这种花叫羊踯躅,因为“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名。”而“杜鹃花”的得名则有一个凄婉的传说。相传周朝末期蜀王杜宇十分关心百姓,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徘徊翻飞,叫声凄厉,每到春天总要呼唤“快快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杜鹃鸟鸣之际,正是杜鹃花开之时。杜鹃鸟的嘴上生有红斑,古人认为是它逢春苦啼,咳血不止之故,而它的血滴在花上将花染成鲜红色,此花就叫做杜鹃花。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除新疆、宁夏外,其余各省均有野生分布。它喜欢酸性土壤,适于山地成片生长。每年春季开花时,满山遍野,红艳似火,“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所以又名“映山红”。朝鲜族人民则称它为“金达莱花”;大小凉山的彝族人称它为“索马花”;藏族人民称它为“格桑花”。说到这些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一首首熟悉的歌曲。没想到这不同民族的歌曲,赞颂的是同一种花——杜鹃花。
虽然杜鹃花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但它是山花,登不了“玉堂富贵”的皇家园林,也不是梅兰竹菊之类的雅品。可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偏偏最喜欢杜鹃花,他将杜鹃花喻为人间西施,常常“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他形容一簇簇红花是“剪破红绡却成团”,形容花瓣的颜色是“泪痕褒损胭脂脸”“斑驳未匀妆”。还是人家诗人会用词,多形象啊。
诗人还形容满山的杜鹃是“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一丛千朵压栏杆”(他可能也像我一样弯腰数过了)。与杜鹃相比,“芙蓉芍药皆嫫母”(嫫母是黄帝之妻,貌丑贤惠);蔷薇有刺“攀应懒”,荷花于泥“玩亦难”,而杜鹃花长于房檐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白居易之所以这样喜爱杜鹃花,是因为他曾被贬于偏远的九江任司马,“终岁不闻丝竹声”,只有寄情于当地的山花,以至于爱上了杜鹃花,爱得如醉如痴。
杜鹃花确实美丽,而且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杜鹃花900余种,亚洲产850种,我国产530多种。在杜鹃花中,最高的“大树杜鹃”可达28米高,最矮的“高山杜鹃”仅有2.5~5厘米呈匍匐状贴地生长。杜鹃花的花色有一百多种,除纯蓝色外,各种颜色几乎都有,甚至同一棵杜鹃有红、黄、白多种色彩变化。
杜鹃的众多品种集中在滇川藏等地。据说最美丽的杜鹃是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里,隐居于深山中。一百多年前,英国人跑到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将杜鹃花拿走了。至今大英博物馆内仍陈列着1915年英国人从云南腾冲高黎贡山锯走的直径2.6米,有280圈年轮的杜鹃树墩标本。中国的杜鹃花到了英国,给英国的园林带来一场革命,西方人将这些杜鹃杂交培育,现在已发展到一万种。如今欧洲成了杜鹃花的出口中心,仅比利时就年产8亿株。你看,这是今年春节深圳花市出售的比利时杜鹃新品种,多漂亮啊。
杜鹃花,可真是不简单,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一路走来,故事多多。近几年已有人呼吁要将杜鹃花定为国花。杜鹃花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到高黎贡山、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去看看深山里的杜鹃;也幻想前往英国的植物园去赏赏异域的杜鹃花。但今天,我还是好好欣赏一下家门口的杜鹃花,一样的娇艳,一样的烂漫。美丽的花朵,就在自己身边。